涉疫新型诈骗频发,同盾助力多方筑牢“全民反诈”防线-领酷资讯网
潮流
领酷资讯网

涉疫新型诈骗频发,同盾助力多方筑牢“全民反诈”防线

发布

5月是“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不少诈骗分子还频繁利用人们居家隔离、居家办公、网购、在线应聘等场景套取个人信息、骗取钱财。对此,同盾科技业务安全专家表示,以此类涉疫新型诈骗为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需要多方共治,不仅需要公安、网信等机关加强刑事打击,也需要“三类主体”,即公众、网络平台、金融机构从各自的角度加强防范。

同盾科技业务专家认为,这些新型诈骗虽然假借了“疫情防控”名义,本质上仍然是虚假购物类、冒充电商客服类、刷单返利类等常见的诈骗类型,之所以能蒙骗众多受害者,不仅在于它蹭“新热点”利用了大众当下的焦虑心态,更在于其背后是涉及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各环节的一整套流程:有人专门搜集个人信息提供给电诈分子;有人搜集电话卡、银行卡,提供通信、支付工具;有人提供各类通信设备,帮助电诈分子批量、大规模拨打电话、发送诈骗短信……黑灰产业链上欺诈团伙越发“专业化”和“技术化”,使得受害者防不胜防,也促使各大网络平台、金融机构不断探索新的反欺诈解决方案。

首先对公众而言,应当对借疫情之名的陌生信息保持警惕、客观冷静判断,最重要的是不断强化个人信息、账号、密码的保护意识,不点击对方提供的各种链接,不转账不汇款,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而对网络平台而言,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往往在各个社交平台都拥有大量账号,通过与其他用户的交互完成诈骗行为,因此网络平台需要针对诈骗分子的行踪,部署高效的反欺诈体系,结合技术、场景与数据,分别从内容和业务两个方面开启重点防护。在内容侧,网络平台应重点监测用户发布的内容;在业务侧,网络平台应加强账户管理,对异常行为的用户重点监控其行为。

作为资金转移的中介,金融机构也应全面提升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水平,及时拦截涉诈账户资金,防止更多群众受骗。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可以将生物识别、机器学习、实时计算、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与业务和涉诈可疑场景深度融合,为客户建立涵盖不同业务场景的风险侦测与信息共享机制,实时动态感知风险全局变化,实现风险看得见、查得准、管得住。数据显示,2021年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的金融系统识别拦截资金能力明显上升,月均涉诈单位银行账户数量降幅92%,个人银行账户户均涉诈金额下降21.7%。

在这一过程中,如同盾科技等科技企业也始终坚守一线,基于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技术不断衍生出基于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建立全端、全场景、全栈式的业务安全防御。例如同盾科技旗下业务安全子品牌“小盾安全”基于海量的样本积累,可提供人机协同的审核过滤平台,从文本、图像、语音和视频等多重信息对平台账号进行立体式检测识别,精准识别敏感信息;同时,可将用户头像、个人介绍、朋友圈等与大数据样本库进行匹配,判断它是否命中欺诈规则或模型。同盾科技还能帮助客户通过技术手段追踪疑似账号的设备基础信息,如手机号、GPS、IP等,判断账号是否异常,进一步深度检测。

同盾科技认为,随着经济全面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公众可能遭遇更高频的电信网络诈骗,企业从事线上业务面临的欺诈风险和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多,特别是自疫情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作为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的一员,同盾科技将不断加强研发与创新,升级技术、产品及服务,持续为“全民反诈”发展做出贡献。


TAG:潮流 | 资讯 | 全民反诈在行动 | 同盾科技 | 涉疫新型诈骗 | 立体式检测识别 | 精准识别敏感信息
文章链接:https://www.lk86.com/zixun/136645.html
声明:本页面内容源自互联网,不能用于任何商业服务,也不可作为任何信息依据,更无法构成专业建议,我们无法确保该内容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仅供读者参考。严禁使用和转载与分享该内容。本站对该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内容和图片有误或涉及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处理。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