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它起源于清代,取材大自然,有着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本期《新生万物》,发起人杨澜与老友单霁翔将去到天府南来第一州四川邛崃,联手自然造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设计总监王猛涛和观感体创始人兼创意总监黑一烊,共同走进竹林深处,走近非遗传承人,探访体验瓷胎竹编这项非遗技艺。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提到,中国是一个竹子文明的国度。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曾发现的竹制品,也足以证明竹文化历史之悠久。竹子对中国人物质或精神生活上的影响,深远悠长。四川人依竹而居,技因竹而兴,无数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为竹而作的诗词美句,其中杜甫更是在成都创作了120余首与竹相关的诗篇。竹屋、竹背篓、竹篮子……在山清水秀的四川邛崃,人们的生活可谓被竹串联起来。
听声辨竹,天才竟被埋没了!
作为新生学徒团,杨澜和单霁翔的这次非遗之旅,始于150米的竹海高空。在全透明的仙侣揽月桥上,两人俯瞰了川西的十万亩竹海,也领略了蜀地生活的诗情画意。与设计师王猛涛、黑一烊的汇合是在一片茂密的竹林。在这里,瓷胎竹编市级非遗传承人罗荣成和他的儿子罗勇接待了一行人。罗荣成从事竹编技艺三十几年,单霁翔笑称:这片竹子都认识您吧?父子两人告诉大家,制作竹丝要学会选竹,竹子要选生长了两到三年的年轻慈竹,竹节长、表皮干净、年轻壮实为佳。尤其是竹子的年龄,要会看、会听。没想到,在听声辨竹环节中,单霁翔光靠敲竹声,便几次猜对了竹子的年龄。杨澜大呼:天才被埋没了!太棒了!
体验制作竹丝的第一步就是刮青,仅仅是这个技艺就需要学习三个月。刮青时,不能有一丝刀伤,否则竹子就废了。因此,通常一百斤竹子也只能制作出八两精品竹丝。刮青完成后,便是分片、分层、起薄、冲头、揉丝、抽匀这几项步骤,每一步都容不得马虎。
手上功夫,最重要的仍然是动脑!
罗荣成说,瓷胎竹编曾几经失传,当年只有一位叫做林绍清的匠人还在坚持,他也被后人称为瓷胎竹编的半个人。在这期的小剧场里,他的故事也得以重现:解放初期,林绍清关掉了成都的竹编铺子返乡务农,但他心里总惦记着如何把这门濒临失传的手艺传下去。直到1953年12月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林绍清通过参赛让瓷胎竹编闻名天下。从此,他便开班带起了弟子,瓷胎竹编得以传承。
如果说罗荣成让大家了解了竹丝的来之不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游伟则让他们懂得了竹丝韧性的重要。挑三压三盘底,挑一压一穿线,依胎成型,不结实的竹丝很难实现这些过程。在游伟的教学下,杨澜也成功编出了作品。有点沾沾自喜的感觉。她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
而要将竹丝做成瓷胎竹编,手上功夫是关键,动脑花心思也必不可少。一行人来到蒲江刘氏竹编体验馆学习提花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嘉峰也表达出这样的观点:要动脑筋,不断地判断。巧夺天工的瓷胎竹编技艺并非仅靠机械化地手工练习便可做成,顶尖的瓷胎竹编作品更需要匠人的智慧与用心。见识了刘大师竹编字画长卷《文姬归汉图》和《天伦之乐》这样级别的作品,杨澜在手作时感受到了一丝吃力,感叹这眼睛都花了!非遗技艺传承的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份执着的匠心。
人类与大自然一起打造的礼物!
在平乐古镇,单霁翔遇见了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刘卫兵,两人乘直升机俯瞰十万竹海的川西林盘。竹海中,林、田、水、院交织的林盘环境让人心旷神怡,人与自然共同打造了一片壮丽景观。刘卫兵告诉单霁翔,竹建筑现在被逐渐重视起来,因为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本土建筑材料。
本期设计师王猛涛也注意到了竹的环保属性。他根据自己2013年在丽水调研时的见闻,了解到竹炭粉混到陶泥中能吸附有害物质。于是他将瓷胎竹编中原本的竹胎换成竹炭陶,又把刮青时留下的竹皮作为包装盒里的缓冲材料。能将竹运用到这样淋漓尽致,这究竟是一款怎样的设计?又是怎样的产品,能够作为代表中国的伴手礼?黑一烊的灵感来源则是碳纤维,瓷胎竹编诞生于人们在手与瓷器之间的保护需求,那么竹编材料结合碳纤维,是否能用于更多东西的保护?是什么样的套装,让瓷胎竹编变得又酷又现代?
在被问到如何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非遗、做好传承这个问题时,单霁翔的回答很好地总结了设计师们的思路:仔细观察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在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做下一步的提升。而让非遗焕新,走入寻常百姓家,也正是《新生万物》节目的价值所在。由梦之蓝手工班独家冠名的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每周五晚20:20江苏卫视播出,见证非遗焕新,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
TAG:潮流 | 影视 | 东方 | 新生 | 绽放
文章链接:https://www.lk86.com/movie/11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