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于8月1日发布,并于8月1日生效。根据司法解释,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提起离婚诉讼;冻结饥饿和频繁侮辱属于家庭暴力……司法解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司法实践中人身安全保护令遇到了哪些障碍?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是如何消除这些障碍的?如何实施民法典关于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
人身安全保护令不依附于离婚诉讼
在人们的印象中,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通常与离婚诉讼联系在一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第一条明确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得提起离婚等民事诉讼。
最高法民法院院长郑学林说:本规定明确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需要先提起离婚诉讼或其他诉讼,也不需要在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后提起离婚等诉讼。从程序法的角度来看,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审查和执行是高度独立的,不依赖其他诉讼可以独立存在。这符合人身安全保护令快速力的基本特征和制度目的。”
冻饿、频繁侮辱、诽谤等也是家庭暴力
中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通过殴打、捆绑、残疾、限制人身自由、频繁虐待、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心侵权行为。在实践中,除了法律列出的常见的家庭暴力形式外,还需要明确其他可以归类为家庭暴力的行为,以进一步确保家庭成员免受各种形式的家庭暴力的侵害。
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长吴景丽说,司法解释对家庭暴力行为种类做了列举式扩充,明确冻饿以及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均属于家庭暴力。
增加代为申请和主体
《中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强制、威胁等原因不能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公安机关、妇联、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申请。但在实践中,受害受害者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原因不敢或不能亲自申请的情况。如何应对司法解释?
郑学林说: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可以明确‘老年、残疾、严重疾病’的情况。对于代表申请人的主体,增加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组织,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进一步编织保护网络,共同确保其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解决受害者举证难的十种证据形式
根据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警察记录、警告、伤害鉴定意见等证据确定家庭暴力事实。但在实践中,大多数当事人无法提供这些证据,导致因证据不足而被拒绝,限制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作用。为了解决举证难的问题,司法解释列出了十种证据形式,明确指导审判实践,为家庭暴力受害者保留和收集证据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导。
最高法民法院二级高级法官王丹举例说:双方陈述、被申请人出具的悔改书或保证书、电话录音、短信、医疗机构诊疗记录、妇女联合会组织。当家庭暴力受害者面临家庭暴力或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时,可以有意识地保留和收集上述证据,并在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向人民法院提交。”
适合未成年人年龄和智力的证词将被接受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遭受家庭暴力和目睹家庭暴力将使他们生活在紧张和恐惧的环境中,他们的身心健康将受到极大的损害,甚至产生暴力解决一切的错误概念。最高法律还规定了未成年人的证词作为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景丽解释说:根据家庭暴力的隐私特征,未成年子女提供的适合其年龄和智力的证据被纳入家庭暴力证据的范畴。这有助于准确识别和及时制止家庭暴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证明标准为更大可能性,不需要达到高可能性。这些规定进一步消除了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证据的困难。
任何理由都不是实施家庭暴力的借口
在司法实践中,情况非常复杂。例如,在一些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一些被申请人认为他们实施家庭暴力是可以理解的,原因是对方先犯了错误。一些被申请人根本不认真对待人身安全保护令。司法解释将如何处理这些情况?
最高法民法院法官王丹表示,在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以对方先犯错为由,为自己的家庭暴力寻找借口,甚至借此机会通过暴力控制对方是很常见的。
王丹强调,任何理由都不是实施家庭暴力的借口。认为家庭暴力是可以理解的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为了纠正这一错误理解,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被申请人承认存在家庭暴力,但辩称申请人有过错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应当坚决抵制和打击。
根据《家庭暴力法》的规定,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警告,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司法解释进一步加强了打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学林说: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刑法规定的,以拒绝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加强刑事打击,增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权威。
那么,如何确定欺骗和其他过错行为的法律责任呢?王丹说,它可以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来承担。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考虑照顾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一方有与他人同居等重大过错的,还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TAG:潮流 | 资讯 | 家暴 | 证据
文章链接:https://www.lk86.com/zixun/10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