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兰亭这样讲述她的感受:小时候只觉得茶水喝起来苦涩,而现在,却能品出其中的回甘,并喜欢上茶的味道,也热衷于做茶的相关研究。
一个越来越喜欢的选择
从工学、农学再到理学,曾兰亭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曾出现不一样的专业领域选择,但是这些选择的背后,也有着同样的缘由——一是学科的实用性,她一直认为,搞科研应该接地气,应该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二是学科的关联性,多学科的学习能够帮助她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最后选择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也有很多原因。曾兰亭出生在福建,家中长辈有常年喝茶的习惯,这让她在选择时更容易产生地缘和心理上的亲近感。此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悠久的文化底蕴,使得她在了解茶的时候,能够时时受到熏陶,达到凝神静气修身养性的效果。同时,伴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她发现一杯茶在种植、生长、加工中,蕴含着很多机理,自己的工作也将存在更多创新上的可能性。“我越了解茶,我就越喜欢现在的工作,也越来越有干劲。”从心理上的接受,到把它视为热爱的工作,曾兰亭一步步脚踏实地,刻苦钻研。
一份越做越有成就感的工作
近年来,曾兰亭主要专注于通过了解茶香味的生成机制,来提升茶的品质。为此,她经常到各地茶园做实地调研。一次出差途中,她看到一片片长势良好的茶树,已经到了采摘期却无人采摘,在与当地茶农的交谈中,她了解到由于这种茶叶的市场价不高,导致茶园效益低下无力承担人工成本而选择弃采,这一状况让她坚定了做茶品质提升研究的决心。
秉持着助力茶叶提质这一信念,曾兰亭也开始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科技服务之路,她入选为科技特派员,下到基层为茶农讲解种植知识,同时也积极走进企业,联动资源打造示范点,帮助茶农提高收入,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我后来喜欢上茶叶的一个原因,是它身上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它是茶农富起来的希望,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抓手。”至此,曾兰亭对茶叶的理解更加深入,在获得满满成就感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科研工作增添了更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种越来越接近的期盼
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曾兰亭也在不断完善现有的研究成果。做经济作物品质研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而她的研究经历也验证了这一观点:一种茶叶被虫咬过后,它的茶香更浓,品质得以提升,卖价也可以成倍增长。但这样也就出现了新问题,由于虫害茶叶的产量也会相应降低,甚至影响第二年的产量,面对这一情况,她正在积极寻求突破,期望通过深入研究,能够全面了解到“虫咬”导致茶叶变香这一完整变化过程,从而复刻这一机制,对茶叶种植进行人工干预,尽可能地在提质与保量中找到平衡点。
曾兰亭介绍道,未来自己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注重环保安全,让茶叶种植、生产向更加生态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泡在实验室、走进田地间、心中有热爱,曾兰亭始终坚信,奋战在科研第一线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养,用基础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是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和归途。
TAG:潮流 | 资讯 | 曾兰亭 | 曾兰亭华南植物园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中国科学院最新消息
文章链接:https://www.lk86.com/zixun/11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