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触摸交融互鉴的文化脉搏
——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
光明日报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9月6日至7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文化圣殿敦煌。本届敦煌文博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中外嘉宾济济一堂,畅谈学术、文学与艺术,为共建一带一路凝聚共识,注入力量。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属于全人类
100多年来,在国内外敦煌学界的共同努力下,敦煌石窟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敦煌文化的深厚内涵被不断挖掘,涌现出一批丰富的学术成果及国际学术友好合作的典范项目。在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论坛上,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
论坛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期敦煌学研究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等议题,展示了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新成果。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时至今日,可以说任何学问都是国际性的,敦煌学亦不能例外。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却在全世界,敦煌学属于全人类。
敦煌是世界的敦煌,是人类的敦煌,我们欢迎世界各国的学者共同致力于敦煌学研究。兰州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郑炳林说。
中国文学乘一带一路东风出海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敦煌文博会是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变为行动、从愿景化为现实。丝路文化也走向新时代,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内涵。我们要充分挖掘丝路文化所孕育的开放包容元素,创作更多具有中国审美情趣、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文艺作品。在传承丝路文化与构建文明新形态论坛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说。
近年来,中国文学乘一带一路的东风扬帆出海,中国作家接连斩获国际奖项。中国作协还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建设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向世界推介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
把什么样的中国文学、文化翻译和推介出去,怎样对已经翻译和推介出去的作品加大力度拓展渠道进行推广和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当务之急。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说。
我们的作品要有一种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环境中,都能温暖世道、照亮生活、点亮他人的力量。我们的作家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时,要努力让故事更加可亲、可敬、可爱、可信。只有这样的故事才会直抵人心,才会传得开、走得远、留得下、立得住。彭学明表示,优秀的作品推介出去后,还要深耕、细化,要花大气力做后续的推广和传播,要注重翻译的效果和影响。
敦煌艺术呼唤新时代的文艺家
9月5日晚,音乐剧《飞天》音乐会在敦煌大剧院上演,奏响了敦煌文博会的迎宾曲。音乐剧《飞天》以敦煌壁画中的经典形象为艺术灵感。本次音乐会节选了剧中的14个唱段。音乐剧《飞天》制作人李盾介绍。
音乐剧《飞天》把敦煌壁画、雕塑这样的视觉艺术,通过音乐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无疑是对敦煌文化的尝试和延伸。敦煌艺术在呼唤新时代的文学家、音乐家、哲学家。敦煌是非常美丽的‘矿藏’,等着我们的艺术家去钻研、去开发、去大胆地构想。著名作家王蒙说。
以1979年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成功上演为标志,历经44年发展与积淀,文艺工作者们在对敦煌舞进行不断研究、挖掘、探索的过程中,推出了一批优秀剧目,培养了一批从事敦煌舞研究、创作、表演、教学的优秀人才,向世界展示了这个有着千年文化传承和独特美学样态的舞蹈种类。
近年来,甘肃文艺界通过加强敦煌舞派理论体系建构等诸多措施,为敦煌舞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实现敦煌舞派在生成机制、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传承体系等方面的整体构建,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命题。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在本届敦煌文博会敦煌舞的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表示。
一个舞种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严谨科学的教材、专业的传承人才和一批有代表性的剧目。原甘肃省艺术学校校长、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人高金荣说,我认为敦煌舞的属性就是古典舞,而敦煌舞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古典舞的内容。敦煌舞今后必将成为独树一帜的舞蹈艺术门类。
《光明日报》
TAG:潮流 | 资讯 | 敦煌舞 | 文化 | 研究 |
文章链接:https://www.lk86.com/zixun/15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