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建,西泽研究院院长,教授。
7200字/15-20分钟
从互联网到移动智能,从大数据到云计算,数字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百年未遇的大疫情又进一步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崛起,当病毒阻隔了现实世界的紧密接触后,越来越多的生产、消费和社交活动跃迁到了数字世界。
今天,以AR、VR、MR、数字孪生等技术升级为标志的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已经迎面扑来。如果说前AR时代是现实世界虚拟化,现实世界是主,数字世界是仆,那么这一轮数字化浪潮则意味着虚拟世界的现实化,数字世界将成为主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交等行为,首先立足于数字世界为原生地,然后再向现实世界迁移。这个坐标系的转变将是颠覆性的。
虽然概念看上去很宏大、很缥缈,但实际上AR、VR、MR、数字孪生等元宇宙技术产业化却进行的非常快,很多技术已经在已有的基础上落地开花。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元宇宙产业的发展,比如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元宇宙作为当地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八条措施》;央行最新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将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视觉技术与银行场景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网点向多模态、沉浸式、交互型智慧网点升级;近日工信部在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也明确指出培育一批进军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作为处理信息和数据为主的行业,银行业天生具有数字属性。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到开放银行、智慧银行,在过去每一波数字化浪潮中,中国的商业银行都主动出击,先行先试,走在了前列。然而,在这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中,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还没有理解深度数字化对金融产业的重大影响,还没有完全找到将AR、VR、数字孪生等元宇宙前沿技术应用到业务和产品中的具体路径。
但有些银行已经捷足先登,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一直保留着数字基因的敏感性,围绕着以客户为中心加快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节奏,将客户体验和场景应用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尤其是,数字化改造的思路更加富有战略性和前瞻力,落地的规划和举措更加务实和有效,已经形成了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战略价值有机结合的全面数字化管理体系。
在我们调研过程中,重庆银行就是成功应对新一轮数字化浪潮的典型案例之一。该行较早的建立了全面数字化管理体系,注重前中后台三位一体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越来越重视数字科技在中后台管理和支持端的应用,完成了风铃智能风控系统、数字供应链金融、数字信贷在线诉讼、智慧民生等重大数字科技项目,将整个银行的数字化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新一轮数字化浪潮的主要特征
大疫情是人类的灾难,但同时也在加快一些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进程。如同2003年的非典加快了电商平台的发展,被称为电商元年,2020年的新冠疫情也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加速了AR、VR、素质孪生等技术的快速升级,元宇宙概念应运而生,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数据处理中心到区块链,从网络世界到元宇宙,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升级,还有社会制度、文化和思维的深刻变迁。数字技术在资源整合中的应用促成了平台经济的诞生和崛起,在组织管理的应用形成了更加富有弹性的小微作战单元。在此过程中,平等、共享、参与、分布式、去中心化等互联网、区块链思维和理念得到进一步普及。数字网络世界已经不是简单的由二进制代码、ipv6、token、数据元等物理技术组成的世界,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人文生态。
如果说过去的三次工业革命有着清晰的技术演进路线,那么当前我们正处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有着显著不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甚至我们都很难将其定义为工业革命,因为与以前的蒸汽机、电气和计算机等有形工业技术和设备相比,造就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是无形的软件技术和数字资产。当然,信息产业、数字产业也需要终端设备、电信网络、服务器等有形的基础设施,但更重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数据和算法等软件。当我们说数字化的时候,主要并不是指那些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出现,而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软件的发展。因为与硬件相比,软件世界才代表着真正的数字世界,它具有零边际成本、无限复制、高速传播、无限空间等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特征。也是因为数字化技术的这种无形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才呈现出绵延不断的态势,一浪叠加一浪,一浪快过一浪,呈现出独有的摩尔定律曲线。
2020年新冠疫情后,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到来,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总体来说,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1、数字化的主战场从消费端转向生产端,从激发需求转向赋能供给,从数字产业化转向产业数字化。智慧工厂,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成为新的技术集聚热点。
2、从提升体验转向提升效率,更加冷静、务实,从理想主义转为现实主义,从追求性感远景和概念转向追求实在的商业模式和科学的价值链管理。过去那种拿着一份PPT,靠讲概念和远景就能拿到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变得非常成熟。
3、AR、VR、素质孪生等元宇宙技术升级成为主流赛道,酝酿着新一轮里程碑级别的互联网革命。从现实虚拟化到虚拟现实化,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与边界需要重新定义。如果说过去的AR、VR是现实世界的虚拟化,真正的元宇宙则是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的延申和建构。可以认为,元宇宙是数字世界的独立宣言。当然元宇宙作为数字革命中的阶段性高潮,需要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阶,当前可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可以说,在脑机联接技术还没有进化到一定程度之前,元宇宙就无法真正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平起平坐。当前数字孪生主要还是以现实世界为模板,是数字孪生现实。当现实开始孪生数字的时候,才是真正达到了元宇宙的彼岸。不可避免的,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会带来泡沫和炒作,甚至是很多机构打着元宇宙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和非法集资,这些行为需要投资者高度警惕。为此,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这个非常值得监管层和投资者警惕。
4、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程度大大增加,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不稳定,新生事物的涌现往往在时间计划表和传统的商业预测模型之外。技术演进的方向大体明确,但在前行的道路上会具体涌现什么创新并不可测。
5、技术和业态的高度不确定性,尤其是对权威管理模式的挑战,引发了政策层的警惕和不安,正式的产业化和产品认证将面临更多的政策风险和行政干预。新一轮数字化浪潮,正在全球引发新一轮数字垄断平台监管浪潮。
二、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会真正触动商业银行的神经吗?
需要认清的一个本质概念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是一种需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的社会企业,而非完全的商业金融企业。因此首先是政策约束而非技术约束,构成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国的银行之间仍然存在着市场化的竞争,尤其是在零售银行和民营中小企业领域,基本上实现了程度较高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然而,次贷危机后,尤其是2013年之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大爆发,让商业银行集体进入了一个靠资产规模扩张的低风险套利模式,并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这个模式对科技浪潮并不十分敏感。
当前这一轮数字化浪潮可能正在真正的冲击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触动着银行的神经。主要是因为:金融财政化的信贷投放模式这个大蛋糕已经很难再成为商业银行做大规模和维系利润的核心驱动力。房地产自不必说,即使没有政策的严格治理和限制,自身的周期性力量也会膨胀到临界值后走向危机,或者会自我出清走向衰退,总之都是难以维系。新一轮地方债务的治理也正在酝酿中,很多地区的债务还本付息压力非常大。
可以说商业银行过去的围绕财政和土地进行信贷创造的空间已经非常逼仄。即使不考虑政策收紧的因素,建立在这些信用上的资产创造也到了周期的末端,不仅增量越来越疲弱,还要为过去的资产质量买单。如果商业银行要从这个过去依赖了十多年的领域迁出,那么将迁往何处才能找到新的安身立命的地方?
答案是转向更加市场化的零售银行、财富管理、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投资银行等高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低规模依赖和资本消耗型的领域。一旦转向这些领域,过去躺在叙事和概念里的科技和人才,将真正成为支撑和驱动商业银行新一轮资产负债扩张和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尤其是数字科技,投入-产出之间的价值传导将变得不再模糊。
因此,抛开抽象的概念,直面现实的说,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规模在6000亿元左右的中小银行,当前正处在中国经济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摆脱这个魔咒,从国际经验来看,必须要抢占新的技术制高点。尤其是在新一轮技术浪潮起跑时,在还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时,在某个局部领域进行饱和投入以形成局部差异化优势。因此面对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中小银行一定不要像前几次那样盲目的加入科技的军备竞赛,而是理性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短处,立足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独特禀赋,聚焦在某个领域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局面,塑造自己独有的具有差异化的竞争力。
值得庆幸的是,在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中,中小银行可以突破前几轮数字化浪潮中科技投入的规模经济约束,通过数字科技的供应链管理,来实现集约化的轻资产模式。我们知道,银行的科技投入是高度烧钱的,而且烧小钱不管用,是靠大手笔投入然后走量来平摊固定资产成本,存在着经营杠杆的风险,即营收的波动会带来利润更大的波动。这个问题的存在,对科技投入预算较小的中小银行应对数字化浪潮非常不利。
这一次为何不一样?因为当前的数字产业已经非常成熟,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已经非常独立和稳定,人才、技术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供应商实现了充分竞争,而且集聚效应明显,在每个地区几乎都可以找到软件公司扎堆的产业园,可以找到价格公道的供应商。而且,除了核心系统,银行的一些定制化的系统需求并不算前沿,那些真正能给客户带来价值的中小程序,所耗费的成本并不高。可以说,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下银行业的科技成本曲线,已经摆脱了对规模效应的依赖,中小银行可以找到物美价廉的供应商以实现自己的轻科技战略。这是从成本曲线来看,中小银行抓住这一轮数字化浪潮的可行性。
如果具有战略眼光和着眼于长远发展的中小银行,要从依赖金融财政化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路径中走出,真正走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要放下过去拿科技作为摆设的花架子,进入真刀真枪的数字科技战场,或者在原有的战场中占领制高点,将原来基于投资者和监管层要求的虚假战场,变成真正创造利润的真战场。如果一个银行不再依赖金融科技要求低的政府平台和国企,而是依赖零售银行、小微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投入一定成为预算中的重中之重,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就一定会触动银行的神经。
而且,做政府金融现在也在科技投入的战场上出现了严重的内卷,财大气粗的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银行,通过免费的方式为地方政府构建智慧政务系统来抢占其它赚钱的政府金融业务。这种竞争模式如果成为新常态,那这一轮数字化浪潮会更加触碰到某些银行的神经。因为在他们传统的认知里,政府金融靠的是传统模式而非金融科技。然而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地方政府大规模发债的日子已经过去,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等高质量财政管理模式,正成为下一个发展方向,这些都是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下的结果。
三、抓住新一轮数字化浪潮机遇的五项修炼——以重庆银行为例
当中国经济进入以存量价值挖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分化将越来越严重。作为根植于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特色的地方法人银行,可以被看作是地区经济结构和特色的映射,也会出现较大的分化。如果把各个城市看作一家上市公司,那么投资这个城市的地方法人银行,就相当于购买了这个城市的未来升值空间。重庆银行作为中国直辖市的法人银行,其资产配置结构与重庆地区乃至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息息相关,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最近十几年,重庆地区一直以来注重高新产业的发展,提前摆脱了对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将发展的重点放到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上,力图抓住每一次数字化浪潮的核心技术。这种发展思路映射在重庆银行身上,也使其具有与重庆市一样的发展模式:注重产融结合,具有高度的科技敏感性。同时加上当地数字产业的技术加持,重庆银行在城市商业银行中较早的走出了独具特色的金融科技发展之路。高度的科技敏感性,也使其能够较好的抓住每一次数字化浪潮的红利,用较经济的投入获取较为显著的产出效果,走出了符合自身战略价值的轻科技发展之路。
我们通过进行深入的调研,将重庆银行的全面数字化管理战略总结为以下五个要点,可以作为抓住这一轮数字化浪潮的五项修炼:
1、研究先行。经济周期、政策走向、行业和区域特征、战略转型、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是商业银行研发投入的主要领域,做好这些研究不仅能在当期创造利润,还具有长期的战略价值。最近几年重庆银行研发部门加大投入,双管齐下,一方面立足于解决行内一线业务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又加强对数字金融等前沿课题的研究,同时注重提高品牌影响力。重庆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一方面研究新一轮数字化浪潮的基本趋势和演进路线,让银行大的数字化战略方向与整个科技浪潮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加快研究新型数字技术。以基础研究和广泛调研为基础,重庆银行较早的制定了全面数字化管理体系,从一个银行的视角俯瞰整个数字化转型。通过研究先行,而不是先盲目的投入建设,可以提前看清大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防止出现大量预算投入后实际效果不好的战略风险。
2、价值驱动。高质量、集约化发展是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新趋势,也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和银行业产业成熟周期下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内部的经济资本还是外部的市场空间,都无法再支撑商业银行的高速度、粗放式发展。在这个背景下,不再财大气粗、大手大脚投入的商业银行,要抓住新一轮数字化浪潮的发展机遇,就必须有自己的价值主张和战略定力,不能为了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所有的转型都应该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来展开。重庆银行较早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的数字科技战略就是价值驱动,先明确科技投入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样的战略价值,然后再根据价值图谱倒着推算预算矩阵,项目落成上线后再进行效益评估。这种科技战略理念,从一开始就强化了科技需求的精细化管理,让前期投入在数字科技项目上的每一分钱在后期都结出果子,同时避免了盲目跟风与大型银行军备竞赛的局面。
3、聚焦特色。打阵地战,搞重科技,面面俱到,全面出击,是中小银行科技战略的大忌。中小银行应该立足当地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在科技投入上服务差异化、特色化战略。因此在新一轮数字化浪潮面前,中小银行应该聚焦某项技术进行饱和投入,形成握紧拳头打人、局部以多打少的优势,这就考验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战略智慧。手中的牌就那么多,如何打才能获得竞争优势,这是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中中小银行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重庆银行在这方面做的比较突出,在其他银行还在将科技投入的重点放到前台获客渠道,短平快的获取无效流量的时候,重庆银行已经通过科技投入开启了自身的供给侧改革,开始将科技投入的重心向中后台转移。为什么这么做?这是由重庆银行的核心业务所决定,重庆银行根植于重庆地区的制造业特色做了大量的科技金融业务,而这些业务的关键是资产质量,做好风控是关键。在这种诉求背景下,重庆银行利用前沿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研发了三大系统:以关联关系识别与群体风险挖掘为核心的风铃智评产业慧链系统,以企业风险画像为核心的关联慧查系统,以企业财报智能分析为核心的财务慧识系统,这三大系统共同构成了一套企业全链路风险管理体系。这些中后台的科技投入为前台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
4,以人为本。新一轮数字化浪潮下,银行的科技投入要做到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外部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和优化应用场景,及时满足客户的各类需求;二是内部以员工为中心,推行员工数字化工程,提高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体验。重庆银行在每一轮数字化浪潮的科技投入过程中,都一直坚持这种理念,除了持续在零售银行条线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客户体验和员工操作便利度外,在特殊资产的处置等细分领域也做出了明显的成效。比如首创落地的数字信贷在线诉讼系统,既方便了客户又方便了行内办事人员,可以说是数字科技在银行业务的典型应用。
5、长短兼顾。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充满了不确定性,银行的科技投入一方面要解决当下的问题,通过数字化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明确的财务收益;另一方面还要着眼于长远,为未来五年、十年的战略发展储备好创新动能,因为很多前沿项目的投入在前期只能作为成本中心,经过一段时间后或者与其它业务相结合才能实现财务收益。重庆银行数字化转型一开始就确立了短期财务收益与长期战略价值兼顾的基本原则,信息科技部门实行专员嵌入制,让科技研发人员嵌入到业务部门,让本来属于中台的系统建设与需求管理人员前台化,直接感知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提高科技的响应敏感度。同时,金融研究院加强数字科技方面的基础和前沿研究,与未来趋势时刻保持一致,将数字科技战略作为十四五战略规划的重要模块,对新形势下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为银行未来十年的发展做好战略储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西泽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TAG:潮流 | 资讯 | 数字化 | 数字 | 技术 | 浪潮 | 科技 | 银行 | 宇宙 | 过去
文章链接:https://www.lk86.com/zixun/57553.html